-
“打渔山社区的家长,昨晚回家第一句话是啥?
”
——“崽,今天妈不吼你了。
”
一句话,把讲座现场笑出眼泪。
龙小兰把话筒递过去:“敢不敢把这句写进家规?
”底下齐刷刷举手,像抢超市鸡蛋。
别以为又是“专家念经”。
她上来先甩雷:
“天天辅导作业到心梗,其实是你自己戏太多。
”
说完把六张椅子摆成“原生家庭小剧场”,让家长抽签扮娃。
三分钟后,被抽中当“暴躁妈”的大哥直接蹲地上:“我娃每天就面对这头怪兽?
换我我也哭。
”
全场瞬间安静——原来最扎心的不是孩子不及格,是大人照镜子。
龙小兰顺势掏出“八种爱的模式”卡片,每张背面印着一句“人话翻译”。
比如“有条件的爱”——“考一百才抱你,不然别进门”;
“直升机式爱”——“作业写错一个字,我妈立刻空降”。
她让爸妈把卡片贴胸口,谁最像自己就把哪张带回家。
结果一半人手里攥着三张,站在原地发愣:
“原来自以为的爱,是娃眼里的紧箍咒。
”
干货来得很快:
1. 每天给孩子三次“无任务对视”——不催不夸,只看五秒,娃会自动开口。
2. 犯错后先问“你打算怎么收场”,比“你怎么又这样”少一次亲子爆炸。
3. 把“快写作业”换成“我在厨房,需要帮你留灯吗?
”——命令秒变,抵抗下降一半。
现场有爸爸掏出手机录视频,手抖得把自家娃拍成表情包,也不肯停。
最绝的是“情绪温度计”小游戏。
她发给大家一根普通吸管,让家长叼着说话,只能发出“呜呜”声。
“体会一下娃听你们吼时,大脑就是这根堵死的吸管。
”
笑声未落,有人眼眶先红。
那位蹲地上的大哥结束后第一句话:“明晚开始,老子回家先叼吸管三分钟,再开门。
”
妇联干部悄悄透露:
打渔山只是试点,接下来要进村。
农村留守爷爷奶最头疼的“手机哄娃”已经写好剧本——
把“八种爱”改成方言顺口溜,配上抖音手势舞,
让娃教爷爷奶奶跳,跳完一起打卡,连续七天奖一桶菜籽油。
“教育先让老人觉得好玩,他们才肯放下‘棍棒出孝子’的老皇历。
”
散场时,门口摆了张丑丑的留言板,
便利贴五颜六色,最上头那张写着:
“今天没白来,回家把皮带扔了,换根跳绳,陪娃下楼流汗。
”
落款——“曾经靠吼续命的爸爸”。
有人担心活动结束就凉?
龙小兰早把课件二维码贴在社区电梯广告,
扫码就能领“21天闭嘴打卡表”,
每天一条“今日不吼娃”小贴士,
坚持完群里发奶茶红包,
目前200人队伍,半夜还有人晒“今日成功忍一次”的截图。
家庭教育不是火箭,是每天把“我为你好”翻译成“我陪你玩”。
打渔山昨晚验证了:
只要给家长一面镜子、一根吸管、一张卡片,
他们就能自己把“鸡飞狗跳”调成“母慈子孝”。
下一步,就看哪个社区敢接招。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