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四川话中的“活路”实际上是一个常用词汇,它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:
1. "工作、事情":在四川话中,“活路”通常指的是需要做的工作或者事情。比如,“找活路”就是找工作的意思。
2. "生计、生活":有时候,“活路”也用来指一个人的生计或者生活来源。比如,“靠这个活路过活”就是指靠这个职业或方式来维持生活。
3. "生计来源的多样性":在四川话中,“活路”有时也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多种生计来源,生活得比较宽裕。
至于“活路”为什么这样写,这里有几个可能的原因:
- "古汉语的影响":在古汉语中,“活”和“路”都是常用字,它们组合起来使用,可能受到古汉语的影响。
- "方言的演变":方言词汇的形成往往受到历史、地理、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活路”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。
- "口语化的表达":在口语交流中,为了方便和生动,人们可能会对某些词汇进行简化或者创造新的说法,而“活路”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口语化的表达。
除了“活路”,四川话中还有其他类似的词汇,如“做活”(做事情)、“打活”(打工)等,这些词汇在用法上和“活路”相似。
至于是否有其他诠释,根据四川话的丰富举报 -
您好!四川话做“活路”是西南方言。在四川农村,把从事各种农活、体力劳动统称为“做活路”或者“作活路”。
据记载,明末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攻占成都之后,建立起了大西政权,然巴蜀大地,特别是川西平原并没有因此而太平起来。一方面草莽出身的大西皇帝“以马上治天下”未能安抚生产,并引发新的矛盾而导致战祸绵延不绝,另一方面,此前的川西平原由于战乱,已经是荒榛遍地土荒人稀。到了大西政权建立后的第三年,(公元1646年)一向富庶的成都平原也闹起非常严重的饥荒,大西皇帝在张献忠、王志贤等人苦心相谏之下,不得不遵从”民以食为天”的古训,决定屯垦扭转危机,为此颁布了一道军民屯垦的诏书,其中第七条诏书中有:“方今惟耕田是吾人活路,不耕即是死路。工能造耕者,商能致牛者,亦是活路。”这句话语,一般省称“活路诏”。
农业生产劳动与生活息息相关,“活路”便是指称一切农活。从事耕种者皆云做“活路”去。“做”是过程,是播种,“活”是结果,是收获,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,故做工作,做事情都可称为做“活路”。做“活路”已经不只是指农耕者,打工、干体力活的劳动者都是做“活路”的人,同我们南方人称工作为“做生活”一样的意思。
谢谢!祝您生活愉快!
举报